阅读:0
听报道
国庆假期陪老母亲麻将,每天打三回,连打七天,结果儿女们被老母亲教育。痛定思痛,开始连载麻经。我打不过你,还写不过你吗?
昨天发的《麻将博弈论》讲了麻经之一之二,今天讲麻经之三之四:
之三:何时贪婪?何时恐惧?
麻将是有限的封闭游戏,理论上讲,如果算力足够,可以为每次出牌给出最优的选择或选择集,把它还原为纯粹的概率游戏。但事实中,人脑并不电脑,算力有限,再加上四川人打牌快得有如电光石火,基本上大脑必须在不到一秒种内完成以下进程:
看清上家打的牌,
决定要还是不要?
要的话,是吃还是碰,碰还是杠?
不要的话,摸上来的牌要不要?不要的话要判断打出去别人要的可能性是几何?要的话,换出哪张牌能将对手要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一连串的决策树,瞬息完成,错过就是错过。人脑是算不过来的,至少不能稳定准确高效地算清。
对电脑来说可以量化的风险(risk),在人脑中变成了不可量化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所以,
人们打麻将,会形成系统性的风格。风格相当于快捷方式,在每次出牌时帮助你快速决策。
风格数不尽数,极约而言之,两种风格,一种贪婪,一种恐惧。
贪婪者首取进攻,以我为主,以自己胡牌为主要目标,做牌时以做大牌为主要目标,防守不是不重要,但居其次。在力求自己胡牌的前提下,再追求最小化对手胡牌的可能性。
恐惧者首取防守,以敌为主,以克制对手为主要目标。宁可自己胡小牌,也不让对手胡牌;宁可自己不胡牌,也不让对手胡大牌。以力求使对手所得最小化为前提,再追求自己胡牌机会最大化。
想想看,哪种风格赢钱多?
理论上,长期中,平均而言,在不考虑技术水平的情况下,两种风格的预期收益应当几乎一样:趋近于零。
为什么是零呢?因为那些稳定地输钱的风格,早就被或者即将被淘汰出局,局中剩下来的玩家们的风格要么趋同,要么不论什么风格输赢都差不多。你赢我几天,我赢你几天,长期一看没输赢,都是随机波动。
几乎一样不等于完全一样。进攻风格的玩家波动较大,暴赢暴输可能性大,为了补偿波动风险,平均收益应该会略高一点点。这里指的是用钱体现的收益,至于主观预期效用(SEU),应该是完全相同的。
换句话说,那些厌恶风险的防守型玩家,为规避风险付了点费,但他们愿意。
这是说结果,结果差不多。
过程就完全不同。
进攻型玩家的巅峰体验是大牌自摸,high 到顶。防守型玩家的巅峰体验是自己在对手胡大牌之前的最后时刻胡小牌逃生。体验各有不同,但无高下之别,巅峰就是巅峰。
只不过,要选对适合自己的风格,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不经过一场场血战到底,经历过牌局中的大喜过望,心死若灰,你不会真正知道自己是哪种人。
之四:合作如带娃
麻将理论上是个人的事,四个人是四队。实际上,因为长期牌搭子并不易找,往往坐在牌桌上的四个人会形成两个队:夫妻,母子、兄弟姐妹。我们家是我和老母亲对坐,大姐大姐夫对坐。
我当然不管什么配合,个人主义只管自己胡牌,但也忍不住现场思考,如果要团队配合,正确的打法应该是什么。
所谓团队配合,一句话,要在正确地时间给对方喂到正确的牌,最大化队友胡牌机会。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全部是水平。
首先,了解你的队友。观察他的出牌,猜测他的牌型和胡牌路线。不了解就没有一切。你想喂给队友,结果喂给对手。
然后,牌喂得不能太早。太早了队友没有牌搭子,接不住,浪费。
最后,牌喂得不能太晚。太晚了队友接住你喂的牌直接胡了。除非你是想帮他逃掉对手的大牌,否则这都不是好事。你们是一队,胡你的牌对友收不到钱。喂这种牌,白白考验他。
喂牌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代替他去踢临门一脚。
最重要的,原则上,不要为队友作无谓牺牲。投喂队友以不影响自己胡牌为前提。成就队友,却牺牲了自己,对团队整体有何好处?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队友做大牌,而自己牌小,又比如对手做大牌,你和队友身处绝境,逃得一个是一个,牺牲才有意义。
麻将中的团队合作,一要精准了解,二要把握火候,三不作无谓牺牲。
怎么样?像不像父母养娃?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