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时间不够用了。
朵拉还吵着要我讲人物故事。
那就讲个短的。
朵拉,今天讲韩信。
韩信跟这两天讲的刘邦、项羽同时代,都是秦朝灭亡之际出现的风云人物。他站在刘邦这边。幸好是他站在刘邦这边,刘邦才能战胜项羽。他是那时最优秀的将军。有句话叫作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无论多少兵他都驾驭得了。
刘邦也很佩服他。他说,韩信百战百胜,我比不上。
韩信出身贫寒,自小想从军打仗,找了把剑佩着,但他身材并不强壮,看着滑稽。有个大孩子欺负他,堵住韩信的路说,要么你杀了我,要么你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想了想,就从他的胯下钻过去,慢腾腾走掉了。大家哄笑他,说他是懦夫。
后来,天下大乱,韩信从军,风云际会,成为一代名将。
功成名就后,他回到家乡,找到当初欺负他的这个人,大家以为他要报复。
没有。
他觉得这人又傻胆子又大,适合当炮灰,让他当兵。
朵拉,从这个故事里,你看出韩信是个什么人?
“他不记仇。”
韩信是不记仇,但我觉得不记仇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根本原因是韩信极度理性(rational)。
他当初不杀欺负他的人,是因为杀人要偿命,为这人搭上他自己的命,不值得。他就忍了。
不仅忍了,他心中还没留下怨恨。
多年以后,他再见到当初这个人,还是根据给定现实条件来决定自己的选择。杀他没什么用,当炮灰倒还有点用处。那就留着当炮灰吧。
韩信绝对理性,像个机器人。
绝对理性,可以解释韩信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之冠。比如说,他面临强敌,作好进兵准备,这时派去的说客已经说动对方,传回消息让他止兵。韩信把所有因素放到一起考虑,就考虑现在,不考虑过往,觉得反而是进兵的最好时机:正因为对方已经被说动,战志没了。至于说客的命运,沉没成本不影响决策。
韩信进兵,敌军崩溃,崩溃之前,把说客给烹了,就是扔大锅里煮了。
“啊!”
韩信对自己狠,能忍胯下之辱,对别人当然更狠。绝对理性就是这么冰冷。
“爸爸,韩信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是他当皇帝?”
哈哈哈,这是个好问题。爸爸也想过。不过想的不是他为什么没当皇帝,而是为什么他这么厉害,却始终被当上皇帝的刘邦吃得死死的。
刘邦对韩信,既不得不用又始终忌惮。不用不行,不用连仗都打不赢;用的话,又怕将来制不住他。
所以,刘邦但凡有机会,就会夺走韩信的军权。《史记》上,战争期间,刘邦自己打了败仗,一驾马车跑几百里,冲到韩信的军营里,直接夺走军权。这可是韩信的军营啊,他就不怕韩信翻脸?
而且,这么干不是一次,刘邦干了两次!
韩信这么聪明,当然也知道刘邦忌惮他,但他在心里权衡利弊,始终没有找到发作的最好时机。
再后来,战争结束,刘邦当上皇帝,突然上门拿走韩信权力的事,刘邦又干了一次。
第三次!
韩信还是忍了。
一而再,再而三,一忍再忍三忍,忍到最后,发作的时机再也没有了,只剩下任人宰割的命运。
最后,韩信都不是死在刘邦手里,而是死在刘邦老婆手里。统兵多多益善、杀人不可计数的一代名将,毫无抵抗地死掉了。
刘邦牢牢吃死韩信,因为算准了一点:韩信太理性,太理性的人不孤注一掷。
刘邦不同,他是无赖出身,一辈子靠豪赌爬上来。
刘邦吃韩信,就是搞突然袭击,逼韩信孤注一掷,赌他出不了手。逼一次赢一次,连赢三次。结束。
说到底,
太理性就是真怯懦。
韩信不是时人以为的那种懦夫,他是理性的懦夫。
拼命,懦夫终究是不行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