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王烁
 
宁杀错?宁放过?一个终极难题。
 
2月5日,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把部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由疑似病例列为临床诊断病例。他是这么讲的:
 
“检测方式主要还是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现在对于病毒核酸的检测能力在不断提升,但不同的试剂之间精准程度有差别,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所以有大量看着流行病学史上、接触史上像是,临床症状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确证的病人,现在被列为疑似病例,我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因为核酸对于已确诊的病人阳性率也只在30%-50%之间,因此设出临床诊断这个档级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试着解释一下这段话。阳性表示带毒,阴性表示不带毒。即使是已确诊的患者,做病毒核酸检测也只有30%到50%检出阳性,反过来说明有50%到70%的确诊患者会检出阴性,等于说核酸检测会把50%到70%的带毒患者识别为不带毒。这就是假阴性。假阴性比例高到这个地步的话,意味着它错过太多事实上的病毒携带者。正因如此,王辰院士建言不能太依赖它下诊断。
 
已经有太多的教训。
 
李文亮医生是武汉中心医院医生,不幸在接诊中感染新冠病毒,终于2月7日凌晨去世,举国同悲。他早期发出预警,提示病毒暴发风险,反而受当地警方训诫。后来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健康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真相比平反更重要。李文亮医生确诊时间太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数次核酸检测为阴性。事后看明确无误的一个患者,检测却错过了他好几次。
 
检测没有100%的事,有两种错误,假阴性会放过太多携带者,假阳性会过多认定携带者,前者是宁放过不杀错,后者是宁杀错不放过。好检测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比例都很小,不好的检测都很高。但好也罢坏也罢,任何检测只要逼到尽头都迫使检测者在假阴性与假阳性之间取舍:你是宁放过不杀错,还是宁杀错不放过?
 
它检测对风险的态度:你认为风险很小,那么是宁放过不杀错,最大限度减少假阳性,哪怕因此增加了假阴性;你认为风险很大的话就反过来,宁杀错不放过,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哪怕因此出现增加假阳性。
 
今天回头看这肆虐中国的新冠疫情,如果能回到当初,我们是多么希望是宁杀错不放过,拥抱假阳性,以减少假阴性!
 
现实没有如果,当初放过的已经太多。
 
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向财新记者介绍(点击原文链接可达),早期专家组的诊断标准非常严格:要有华南海鲜市场的接触史,要有发烧症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这三条标准都达到才能确诊。彭志勇认为太严,特别是第三点,当时极少有人能去做病毒检测。其实现在我们知道了,即使病毒检测阴性,也绝不能掉以轻心。
 
大疫来临,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后果实在太不对称。假阳性高了的话,后果不过是虚惊一场;假阴性高了的话,后果是正在发生中的历史。
 
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话题:



0

推荐

财小新

财小新

149篇文章 2年前更新

文章